自定义 CDN 回源策略实战:解决源站突发请求打爆的问题
本内容发表于:2025-06-23 13:13:55
浏览量
1021

CDN回源.png

网站炸了,不是 DDoS,也不是黑客攻击,只是访问量稍微上来了一点,源站就开始频繁超时、丢包、崩溃重启。更离谱的是——你明明接了 CDN,流量却还是打在源站上。到底问题出在哪?答案常常隐藏在「CDN 回源策略」这个容易被忽略但至关重要的配置里。

很多人以为用了 CDN,网站就有了“免疫力”,但实际 CDN 并不是万能盾牌。如果回源配置不合理,它甚至会变成“放大器”:原本只需要处理几个请求的源站,可能会因为回源策略失控,瞬间面对几十倍的压力—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核心问题。


为什么 CDN 还会把源站打爆?你可能忽略了这些点

CDN 的基本逻辑是缓存、加速、分发。静态资源被缓存后,从边缘节点响应用户请求,从而减轻源站压力、加快加载速度。

但问题是:不是所有请求都能命中缓存。

  • 动态内容?没缓存。

  • 缓存过期?要回源重新拉取。

  • 多个节点同时缓存失效?大家一起“涌向”源站。

这就像一个水库(CDN)管道断了,所有人同时转头去水源(源站)打水——源站不爆才怪。

所以我们不是在讨论「要不要 CDN」,而是「CDN 的回源策略怎么设计」才能真正减轻源站负担,而不是拖垮它。


一、回源请求的真相:它远比你想象的多

你以为 CDN 命中率 95%,源站就只承受 5% 的请求?理论上是这样,但实战不是。

以下是几个常见的「回源放大器」场景:

1.1 缓存雪崩

多个热门资源设置了相同的缓存过期时间,一到点,数百个边缘节点同时回源请求同一个文件,造成瞬时源站请求暴增。

就像整栋楼的水表同时坏了,所有住户一起冲去物业要水,物业(源站)能不疯?

1.2 不合理的缓存配置

如果你给资源配置了 Cache-Control: no-cache,CDN 节点每次请求都要去源站确认是否有变更。

再加上没有设置 ETagLast-Modified,那就不是“确认”,是“重拉”——等于 CDN 每次都绕过自己,去找源站拿新资源。

1.3 查询参数污染缓存命中

不同的查询参数会导致缓存 miss,比如:

bash
/api/data?page=1  
/api/data?page=2

这些可能是相同逻辑的接口,但 CDN 会认为它们是不同的 URL,分别缓存。

更糟糕的是,如果你没有正确配置 CDN 对 URL 的参数忽略逻辑,每一个分页请求都回源一次,缓存形同虚设。


二、自定义回源策略的核心:控制“什么时候、怎么回”

合理的回源策略并不是禁止回源,而是让回源更聪明、更可控。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入手:


2.1 优化缓存规则,减少不必要的回源

这是第一步,也是大多数人做不到位的地方。

  • 区分资源类型设置缓存时间:静态资源(JS、CSS、图片)可以设置较长的 max-age;接口请求可以配合 ETagLast-Modified 进行条件缓存。

  • 使用 stale-while-revalidate:在资源过期时,CDN 可以继续提供旧的资源,同时后台去源站拉取新内容。这样就不会造成用户排队等源站的情况。

http
Cache-Control: max-age=600, stale-while-revalidate=300

这招简单有效,相当于让 CDN 在“更新内容”的同时还能“不停服务”。


2.2 限制回源并发数,防止同时打爆源站

多个边缘节点回源同一个文件时,我们可以使用「回源合并(Origin Shield)」功能:

  • 由一个中心节点(Shield 节点)先去源站拉取内容;

  • 其他 CDN 节点则从这个中心节点获取,避免同时访问源站。

这种机制有点像“食堂只允许一个人打饭,其他人从他那儿分”,既有序又稳。


2.3 自定义参数匹配规则,提升缓存命中率

很多 API 请求虽然参数不同,但返回的内容其实是一样的。举例:

bash
/article?id=123&token=abcdef
/article?id=123&token=ghijk

这两次请求本质上返回相同文章内容,但 token 参数导致缓存 miss。

解决方案:

  • CDN 端配置忽略参数 token

  • 或者统一加上 Vary 响应头,让缓存系统知道哪些参数影响响应内容。

这样,你的缓存命中率提升了,源站压力自然降低。


三、应对源站打爆的实战策略

除了优化 CDN 层的策略,源站本身也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,预防“CDN 不灵”时被打穿。


3.1 设置防回源阈值

在源站服务器上增加“回源频率限制”,当短时间内来自 CDN 的请求超过某个阈值时,直接返回 503 或默认缓存数据,避免继续加压。

这种方式类似“压力熔断”,关键时刻保命用。


3.2 使用动态限流机制

对源站的接口添加 Nginx 限流、Lua 限流、或是 Redis 限流控制,尤其对于搜索、查询、批量操作类的接口尤为重要。

nginx
limit_req_zone $binary_remote_addr zone=req_limit:10m rate=10r/s;

这样做的好处是,即使 CDN 失效,用户流量也不会一窝蜂压向源站。


3.3 多活源站容灾部署

CDN 支持配置多个源站,建议将主源与备源部署在不同机房或云平台,并设置健康检查及回源优先级。

一旦主源异常,可自动切换到备源,不影响用户访问。


四、实际案例拆解:一次源站“被打爆”的救火记录

某客户是一个电商网站,日常峰值 3000 QPS,使用某主流 CDN 平台加速静态资源与动态接口。一次活动开启前 10 分钟,源站 CPU 飙到 100%,网页加载全面崩溃。

调查后发现:

  • 所有 CDN 缓存过期时间设为 10 分钟;

  • 活动开始时,所有请求集中爆发;

  • 所有 CDN 节点同时 miss,全部回源;

  • 未启用 Origin Shield,也未配置限流。

最终紧急启用:

  • 静态资源延长缓存时间为 1 小时;

  • 使用 stale-while-revalidate;

  • 启动 Nginx 限流;

  • 启用 CDN 的回源合并。

流量压力立刻下降 85%,源站恢复正常。


写在最后:CDN 是刀,策略是手,用得好才有用

很多人一提网站加速就说“上 CDN”,就像说做饭就得有刀。但如果你用刀不当,切菜时伤的是自己。

CDN 本身不是终点,它是工具,真正起作用的,是你对回源、缓存、限流等策略的理解和执行。

别让你的 CDN 成为负担,更别让它在关键时刻暴露你的源站漏洞。今天开始,把回源策略做好,网站就能顶住更多真实用户的压力,而不是被流量吓退。